世界简史
所属分类 history
浏览量 37
《世界简史》通常指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于1922年出版的著作
《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这是一部从宇宙诞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通史
1. 威尔斯《世界史纲》的核心视角
打破欧洲中心论:尝试以全球视角叙述文明发展,涵盖中国、印度、波斯等非西方文明
进化论与科学观:强调生物进化、文明演进和人类协作的必然性
批判民族主义:呼吁建立全球性合作组织(预言了类似联合国的机构)
关键章节: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石器时代)
四大古文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
希腊的理性与罗马的法治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兴起
蒙古帝国与东西方交流
工业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形成
2. 其他经典世界简史对比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2014):
聚焦人类认知革命(语言、虚构故事)、农业革命、科学革命
提出“金钱、帝国、宗教”是全球统一的三大力量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1970):
强调“新航路开辟”作为世界史分水岭,分析欧洲崛起与殖民主义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从地理与环境角度解释文明差异,驳斥种族优越论
3. 快速时间轴:世界史关键节点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文字(两河流域)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苏格拉底)、印度佛陀、中国百家争鸣
7-8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扩张
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达伽马)
18-19世纪:工业革命(英国)、殖民主义巅峰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争议与局限
威尔斯时代的局限:部分观点受当时考古学和史料限制(如对非洲文明的忽视)
现代视角:当代史学家更强调环境史、性别史、微观史等多元叙事
两河流域指的是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iver),
这两条河流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为“河流之间的土地”(希腊语:Μεσοποταμία)
关键信息:
地理位置
位于现今伊拉克及叙利亚、土耳其、伊朗部分地区
两河均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向东南流入波斯湾
历史意义
是人类最早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3500年),与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
诞生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著名古代帝国
文明贡献
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
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
农业与城市:最早的系统灌溉农业和城市(如乌鲁克、乌尔)
衰落原因
长期战争(波斯、希腊、阿拉伯等外族入侵)
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业衰退
如今,两河流域仍是中东重要的水源和农业区,但受战争和环境问题影响较大
上一篇
下一篇
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笔记
世界火药桶
几个简单的健身动作
美国简史
欧洲简史
王安石 与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