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笔记
所属分类 edu
浏览量 550
◆ 自序 内驱力的生长需要一种好土壤
和谐自由的生长环境,父母的不断学习和内省,丰美的自然,广泛的阅读,体育运动,温暖敦厚的人情……所有这些,无不是培育内驱力最好的土壤。
好的教育并不复杂,它朴素、平凡、自然,并不要求父母是教育家,是心理学家,是任何领域的专家学者
◆ 第一章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人一旦找到热爱,自然专注于心,内在驱动力就在这样的状态中逐渐生长起来。
各种驱动力里面,凡是靠外在力量引起的动力,一般不会太持久,除非内化成了习惯。
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就是内驱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驱动力》(DRIVE)一书里把它叫作内在动力(inner- drive)
内驱力源于热爱,热爱源于兴趣。
人一旦找到热爱,自然专注于心,内在驱动力就在这样的状态中逐渐生长起来,自律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阅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第二章 孩子充足的学习后劲从哪里来
不干扰,不操控,不强迫,只是在和孩子自然的相处中观察他们的性情,揣测他们的心意,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擅长什么,想成为什么;
尽最大努力营造岀自由与宽厚的环境,源源不绝地输送支持、鼓励与关怀,然后,等待他们慢慢发现自己的目标。
一旦有了目标,孩子内心迸发出的学习后劲自会如幽深之泉,蓄力待发,喷涌而出,后劲无穷。
教育最难完成的任务,就是让人成为一个自愿并热切追求知识的人。
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使被教育者获得一份真正的志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志趣将是他们一生提纲挈领的灵魂,扯着他们的精气神,决定着生命的质量。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
培训机构仿佛是一个个优等生加工厂,它们通过标准化的教学产品,源源不断地批量输出成绩优秀的学生。
这些终日被精心设计和锻造的孩子,虽然每天分秒必争,但基本丧失了自我的时间管理和规划,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因为自己没有独处的时间,无法完成知识的发酵和沉淀,没时间独立思考,失去了个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
早培班里的一些孩子,一旦拥有了自由,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
有才能的孩子,原本应该在人生的深度和厚度上超越同龄人,但如果仅仅为了追赶进度,反而匆匆滑过人生,实在很可惜。
自由是产生灵感、激情和智慧的土壤。
一个人,有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被宽容对待,被合理要求,被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有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沉淀、探究、深挖,兴趣勃发,后劲无穷。
要想真正让孩子通过学习收获更多,通过努力拥有更好的前途,我们更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上小学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你放心,我的事我会安排好的,你不要操心
孩子的成长首先需要获得自由,他们会在自由的状态里看见一片遥远的光,然后带着兴奋和激情,孜孜不倦地朝着那个亮光靠近。
一个人的主要诉求,在婴幼儿时期是被父母及时满足,到了儿童时期,则变成了自由探索,不被评判和打扰。
影响关系的要素有两点,爱和自由。爱,令关系更近;自由,则令关系保持距离。太近或太远的关系,都会让我们焦虑
这个论断,无论是用于男女关系还是家庭成员关系,都是适用的。
儿童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或许,自制力是心理成长和智力成长的合力。
教育研究的是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目的是通过外部控制和刺激引发健康的内在心理倾向。
一个人越自律就越自由;自律的人生不仅可以获得物质自由,而且可以获得精神自由;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
大多数成年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而能做到自律的却很少,更何况孩子。
只有极少数早熟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的内驱力十足,很早就明白自律对人生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孩子是做不到的。
离开自由的环境,真正的自律不可能形成 ,没有自由就没有自律。
一个自律的人,他不仅学习上有自觉性,在诚实、善良、坚韧、勇气、合作等方面也能真正地约束自己,能够慎独,这才是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孩子。
教育不在宏大的话语中,也不在遥远的目标中,而在当下的细节里
让孩子理解远大的目标很难,而做好了当下的细节,就是做好了教育。
◆ 第三章 最好的养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父母之爱有两种:本能的爱和成长中的爱。
本能的爱是对幼儿生命的关心和保护,是哺育孩子身体成长的乳汁;
成长中的爱是赋予孩子对世界的希望和热情,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完整、智慧的生命体。
不断学习,丰富自己
优秀孩子的成长有一个共同规律:孩子的妈妈不管是在职还是全职,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都自带光芒,美好而平和,都是自我培训、自我教育的典范。
不会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看见孩子可表扬的地方,表扬得越具体越自然越好。
家长的自我学习包括两部分:
一是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别人的育儿经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增长自己的育儿智慧;
二是为了自身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样的父母创造的环境,是一个孩子最适宜成长的环境。
一个家庭就像一条河,父母是河水,孩子是水里的鱼。
父母不断成长,河水才是活泛的、流动的,这条河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河里的鱼才能长得健康、跳脱,长成一条鱼最鲜活的样子。
父母自我成长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榜样和映射,也是一种无声的促进和鼓励,比什么说教都有效。
父母所有的成长都是一种正向的改变,你改变了,孩子随之改变,由此及彼,世界也将在每一个人的改变中进步。
内驱力的觉醒,就是不需要任何人的督导,他就可以满怀激情和信心地去干他应该干的事,以及喜欢的事
一个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是阶段性的。除了极个别的,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和智力发展都在相似的水平上,每个发展水平应该对应适宜的学习和活动
超前学习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早早扼杀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他对学科的厌倦和自卑感,
儿童与成人一样,受到兴趣或需求的法则支配。如果他们对于某种活动的自发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活动的效果就无法发挥到极致。
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绝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和智力发展都不太适合奥数那种抽象逻辑思维的学习,而是更适合形象思维的学习,这时候应当更多地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
简单才可以入门,入门了才可能产生兴趣。
让孩子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后,一个自觉的、自在的、主动的、懂得自我约束和克制的孩子便慢慢复苏了,
并且在性情、学习、待人接物等许多细节上给全家人带来了惊喜。
◆ 第四章 慢成长的弯路,或许更有助于孩子成才
真正的早期教育不是要教给孩子知识,而是让他自由自发地认识世界,在温厚人情的孕育下触摸和感受世界。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很长,将来有的是时间学习知识,可以学一辈子。
纯粹玩的时间却很短,只有短短的五六年,而这一段时间才是奠定她人生幸福的基础时期,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设定底色一样。
提前教育的优势只能保持到小学四年级,但伤害却会伴随孩子一生
从四年级开始,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出现直线下滑,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并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无非是丰足的自然与温厚的人情,最好的教育本来就是这么朴素的。
弯路无法避免。人只有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成长,每一步都历经磨难、不断反馈、自我纠正,才能在缓慢的变革中,稳健地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对孩子放手,越早越好,往后就不存在所谓的弯路了。
人生根本没有弯路,所谓的弯路只不过是暂时慢一点
弯路,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积累。当内在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对外在的世界有准确的判断,以决定自己如何走好下一步。
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弯路,每一条弯路都是不得不走的。
11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进行包括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内的智力活动,他们不必经过实际操作就能想出大量的解决方案,有能力在完全假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 第五章 走进自然,身心自由的孩子才自觉
那些感受到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走进自然,是人类热爱自由的开始
大自然孕育着人类最为宝贵的想象力
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
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大自然的丰富、变化、宁静、热烈和神秘莫测就这样激发出人无限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前提。
“自然缺失症”不是一个医学诊断,而是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理和心理疾病高发等。
1999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人类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七种普遍性智能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一种叫观察体验大自然的智能,心理学领域一般把它叫作“自然智能”。
它是人类对植物、动物和自然环境中的其他部分的认知能力。
同样的动物,野生的比家养的要聪明。因为野生环境太复杂,不停地刺激动物做出应对,使之增长了智慧。
◆ 第六章 照亮孩子未来的,是屋檐下那盏阅读之灯
阅读的确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是打开人生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相接触和融合的过程,它带给我们的乐趣是深层的。
越是依靠思想获得的乐趣,身心愉悦就越是持久、深远、高级。
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阅读总能让我们从书中得到勇气、向往、希望和力量,来抵御世间的嘈杂,引导内心平静和自足
跨界阅读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表现为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
一个人底蕴越深厚、越博大,越能接受新知识、新学问,心理的排异反应就越小。
◆ 第七章 体育,让孩子自律且自由
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
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运动,一个叫乐观。运动使你生理健康,乐观使你心理健康。
体育可以培养出健康、强壮、灵敏、机制、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卓有信心正视前方的人。体育可使整个机体得到自然和谐地发展。
《运动改造大脑》
运动不只是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人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
运动能刺激脑干,提供能量、热情和动机,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提升学习力。
运动除了让孩子长高,也能促进智力发育,塑造人的品格。如何把球打得好、打得准,不光要动手、动腿,还要动脑,要思索、研究,要找规律。所以,运动激发智慧。
不仅跑步可以宣泄坏情绪,打球、游泳等各项体育运动都是坏情绪的宣泄口。排出坏情绪,获得新能量,进而获得新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哈佛大学推荐的20个快乐习惯
Clickhouse数据写入机制
clickhouse写入注意点
量化选基技术指标和公式
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提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