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
外在环境的状态与感受,会随着个人内心的认知、心态与境界的转变而发生改变,而非单纯由外部事物本身决定;
它强调 “心” 是主导,“境” 是投射,打破了 “环境决定心境” 的单向认知,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体验的影响;
佛教: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儒家: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道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偈语 jì yǔ
偈语是佛经中的唱颂词,梵语“偈陀”的别称,也称偈颂、偈言、偈诵等,
通常以四句为一单位,每句字数可三至八字不等,兼具文学形式与宗教内容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
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
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
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
休息的本质:让身体和大脑从 耗能状态 切换到 储能状态;
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能主动切断消耗源(如信息、情绪、肌肉紧张);
两种方法:
1. 五分钟感官聚焦
2. 闭眼做 腹式呼吸(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
五分钟感官聚焦:
停下手中的事,专注于当下的感官体验;
比如听窗外的雨声(分辨不同频率)、
摸手边的杯子(感受温度和纹理)、
闻一杯茶的香气(细品气味层次);
此时大脑无需思考,只需接收,能快速从 任务模式 抽离
外不逐物,内不耗心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股市大势,涨久必跌,跌久必涨
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 在心上练
中年苏轼看上了一位12岁的歌伎,不仅为她写下千古佳句,还将她纳为了自己的侍妾。
这位歌伎叫王朝云,虽然她与苏轼之间,有着巨大的年龄和身份差距,但她懂苏轼的不合时宜,苏轼也懂她的孤独。
这世间最动人的感情,是你见过我最狼狈的样子仍将我视若珍宝,而我也见过最孤独的你却依旧爱你如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自信的人会更容易吸引到异性,从而有更多的繁衍机会,
所以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后,最终所有人身上都带有了过度自信的特质。
因而,大家不用烦恼于自己脸皮厚,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过度自信的特质,才更需要注意,这或许是抑郁症倾向。
经济学的两个假设: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人是理性的,即理性人假设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