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推荐序作者
陈海贤,男,汉族,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
中国临床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知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知乎ID “动机在杭州”
呼吸是 身心连接的桥梁,
专注呼吸时,大脑会从 思虑模式(前额叶活跃) 切换到 觉察模式,
降低皮质醇(压力激素),激活副交感神经(放松神经),实现 心定则身安
若有身体不适(如肩颈酸),可将意念轻轻移到不适处,
以气养之,想象气息包裹酸痛处,逐渐化解紧张
工作间隙,闭眼 30 秒,专注感受 呼吸与心跳,相当于给心神 快速充电
念呼吸
不干预 不评判地观察呼吸本身,
呼吸是 无意识的生理反应,把注意力完全锚定在呼吸上,
大脑从 思虑模式 切换到 觉察模式,相当于给大脑 断网休息
子时(23:00-1:00)必静:
子时是 “胆经当令”,也是 “阳气初生” 的时刻,此时必须处于安静状态(最好入睡),
若熬夜,会直接消耗 “初生阳气”,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哪怕睡够 8 小时,熬夜后也难恢复);
午时(11:00-13:00)小休:
午时是 “心经当令”,阳气最盛,此时可闭目养神 15-30 分钟(不必睡着),让心 “虚静” 片刻 ,
道家认为 “午时小休,胜补人参”,能快速平衡阴阳,避免下午昏沉;
高效休息是停止消耗,
停止精神对外境的执着与追逐,
停止身体对规律的违背与勉强,
让身心回归最本真的状态,
佛家的 清净心,道家的 自然态
境随心转
外在环境的状态与感受,会随着个人内心的认知、心态与境界的转变而发生改变,而非单纯由外部事物本身决定;
它强调 “心” 是主导,“境” 是投射,打破了 “环境决定心境” 的单向认知,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体验的影响;
佛教: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儒家: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道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偈语 jì yǔ
偈语是佛经中的唱颂词,梵语“偈陀”的别称,也称偈颂、偈言、偈诵等,
通常以四句为一单位,每句字数可三至八字不等,兼具文学形式与宗教内容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
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
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
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