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权博弈史》笔记
所属分类 read
浏览量 19
世界海权博弈史是一部大国兴衰与海洋控制权争夺的宏大叙事,从大航海时代到现代海洋战略竞争,海权始终是影响全球格局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的海权竞争已从单纯军事对抗转向综合国力较量,包括海洋资源开发、航道控制、国际法话语权等。
中国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美国强化“印太战略”,俄罗斯争夺北极,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正在上演。
历史表明,海权兴衰决定大国命运,而未来博弈将更加复杂多元。
一、大航海时代的开端(15-17世纪)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崛起
葡萄牙绕过好望角(1488年)开辟东方航线,西班牙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两国凭借航海技术优势瓜分世界(《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建立最早的全球殖民帝国
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被英国击败,标志着其海权衰落
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时代
荷兰通过反抗西班牙独立(1568-1648年),凭借航运贸易和东印度公司垄断全球贸易,成为17世纪的海上霸主
二、英国海权霸权的确立(17-19世纪)
英荷战争与英国崛起
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削弱荷兰,确立大西洋贸易主导权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现代财政-海军体系,为全球扩张奠定基础
英法百年争霸
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英国击败法国,夺取加拿大和印度,成为全球海洋霸主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后,英国海军吨位占全球60%以上,确立“不列颠治世”(Pax Britannica)
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海权转移
美国海权的崛起
马汉《海权论》(1890年)提出“制海权决定国家命运”,推动美国海军扩张
美西战争(1898年)后,美国夺取菲律宾、关岛,成为太平洋强国
二战后,美国海军主导全球,建立环太平洋军事基地体系
德国与日本的挑战
德国一战前大力发展公海舰队,但在日德兰海战(1916年)未能突破英国封锁
日本通过日俄战争(1904-1905年)击败俄国,成为东亚海权强国,但二战中被美国彻底压制
四、冷战至今的海权博弈
美苏海权对抗
苏联戈尔什科夫提出“国家海上威力”理论,重点发展核潜艇与远洋舰队,但最终因经济失衡失败
美国通过航母战斗群和全球基地网络维持海权优势
现代海权竞争的新维度
海洋资源争夺:各国争夺外大陆架、北极航道、深海矿产(如多金属结核)
海军技术竞赛: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美国航母打击群、中国航母发展等
国际法博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成为各国争夺海洋权益的法律工具
五、海权博弈的核心规律
地理决定论:岛国(如英国、日本)更易发展海权,大陆国家(如法国、俄国)常陷入陆海两难
海军与贸易联动:海权强国均依赖全球贸易网络(如荷兰商船、英国东印度公司)
技术变革影响:从风帆战舰到核潜艇,技术优势决定海权归属
国际规则重塑:从“教皇子午线”到《华盛顿海军条约》(1922年),规则制定权影响海权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
《神秘岛》人物简介
《海底两万里》笔记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艾尔通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