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荡的钟摆》和《置身事内》     所属分类 read 浏览量 74
《回荡的钟摆》和《置身事内》是两本探讨中国经济与政府角色的重要著作
两本书都涉及中国经济模式,但《回荡的钟摆》更偏向自由市场批判,而《置身事内》更侧重解释政府行为的逻辑与影响。
若想了解中国政府的实际运作机制,推荐《置身事内》;若关注市场自由化改革,可读《回荡的钟摆》。


1. 核心主题与视角
《回荡的钟摆》(许小年)
核心论点:批判凯恩斯主义,强调自由市场、私有产权保护和减少政府干预。

视角:
从宏观经济理论出发,认为中国经济前20年(改革开放初期)依赖“亚当·斯密模式”(市场激励),
后20年转向“凯恩斯模式”(政府刺激),但后者导致债务、产能过剩等问题

关键主张:
政府应减少调控,强化法治和产权保护。
改革需依赖市场自发创新,而非政策刺激


《置身事内》(兰小欢)
核心论点:聚焦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深度参与,解释“中国模式”的运行逻辑。
视角:从政治经济学出发,分析土地财政、分税制、城市化等具体机制,强调政府既是“蛋糕分配者”也是“蛋糕制造者”

关键主张:
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土地金融,但也带来债务、房价等问题。
未来需调整政策,如加强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以促进消费



2. 对政府角色的看法 《回荡的钟摆》: 批评政府过度干预(如“四万亿”计划),认为宏观调控扰乱市场,导致低效投资和金融风险 主张政府应回归“守夜人”角色,专注法治而非经济干预 《置身事内》: 承认政府干预的双面性:既推动高速增长(如基建、产业升级),也积累风险(如债务、房价矛盾) 认为改革需优化而非否定政府作用,例如调整土地财政、加强社会保障
3. 政策建议 《回荡的钟摆》: 去产能、减税、打破行政垄断,让市场淘汰低效企业 保护私有产权,鼓励民企创新 《置身事内》: 推动“国内大循环”,提高居民消费(如降低住房、教育负担 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结构(如减少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4. 风格与受众 《回荡的钟摆》: 偏向理论批判,语言犀利,适合对自由市场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置身事内》: 更贴近现实政策分析,案例丰富(如分税制、光伏产业),适合想理解中国政府经济运作的读者

上一篇     下一篇
PMML模型中 TargetFields 和 OutputFields 的区别

PMML模型监控分析

PMML与JPMML

分税制简介

PMML模型PSI指标计算大数据量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