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轼与王安石     所属分类 history 浏览量 796
唐宋八大家
唐代柳宗元 韩愈 
宋代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王安石作为北宋宰相,其性格血气方刚、固执己见,
和年轻的宋神宗一拍即合,大刀阔斧实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其出发点是本着富国强兵,改变北宋经济现状的目的。
而苏轼虽然官职不高,但在这场变革中看出了很多弊端,
他认为大刀阔斧的变法会损害广大百姓的利益,他虽然认同改革,但是不应操之过急,而是小步慢行比较妥当。

政见上的不同使得两人形同陌路,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
王安石当时作为宰相,出于政治需要,打压苏轼,于是苏轼被迫离开京师,外调到杭州任通判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这位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在由黄州贬到汝州的路上,经过九江,欣赏了庐山的大好风光,于是以视角独特写下了的《题西林壁》。
诗中虽然没有用绚丽的辞藻描写庐山之美景,而是从哲学角度讲庐山之壮丽,成为千古名篇。

而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之时,途经杭州,写下了与《题西林壁》异曲同工的《登飞来峰》,
尤其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更是成了千古名句,被众多文人雅士交口称赞。
可以看出,此时的王安石朝气蓬勃,对政治前途充满希望。

一个固执己见,一个口无遮拦,苏轼和王安石这两个所谓的“敌人”,
纯粹是性格上的不同和政见不和, 并非是人品或者道德上的问题

1079年,苏轼遭遇了人生重大的打击“乌台诗案”,经过朝廷小人的挑唆,被定罪候斩,即将命不久矣,
朝廷里除了弟弟苏辙为其求情,其他官员却没有一个主动为苏轼说话。
而王安石此时被贬,听说之后立刻上书给宋神宗,文中写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石这一举动,点醒了此时的皇帝,于是死罪可免,被发配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总算是捡一条命回来。


在关键时刻,还是“对手”王安石救了苏轼一命,正可谓君子和而不同,他们两个人都是正人君子

元丰三年,也就是1084年,苏东坡途径江宁,专程去拜访王安石,以谢救命之恩,并消除多年的隔阂。
王安石此时已是闲居之人,听说苏东坡到了江宁,精心打扮一番,骑着一头瘦小的驴,感到渡口去接苏轼。
据说,他们在一起呆了很多天,每日开怀痛饮,闲谈阔论,还留下了美诗佳作。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上一篇     下一篇
框架效应

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javascript json 格式化

Springboot devtools 简介

springboot2 集成 prometheus

springboot 加载指定的 properties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