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模型简介     所属分类 tech 浏览量 120
大模型是指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由深度神经网络构建而成,拥有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参数。
大模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预测性能,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和数据。
大模型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推荐系统等。
大模型通过训练海量数据来学习复杂的模式和特征,具有更强大的泛化能力,可以对未见过的数据做出准确的预测。
ChatGPT对大模型的解释更为通俗易懂,也更体现出类似人类的归纳和思考能力:
大模型本质上是一个使用海量数据训练而成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其巨大的数据和参数规模,实现了智能的涌现,展现出类似人类的智能。

小模型通常指参数较少、层数较浅的模型,它们具有轻量级、高效率、易于部署等优点,
适用于数据量较小、计算资源有限的场景,例如移动端应用、嵌入式设备、物联网等。

相比小模型,大模型通常参数较多、层数较深,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和更高的准确度,
但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训练和推理,适用于数据量较大、计算资源充足的场景,例如云端计算、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


大模型相关概念区分
大模型(Large Model,也称基础模型,即Foundation Model),
是指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

超大模型:超大模型是大模型的一个子集,它们的参数量远超过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通常是具有大规模参数和计算能力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例如 OpenAI 的 GPT-3 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参数进行训练,以生成人类类似的文本或回答自然语言的问题。
大型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和智能对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GPT 和ChatGPT都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语言模型,但它们在设计和应用上存在区别:
GPT模型旨在生成自然语言文本并处理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生成、翻译、摘要等。
它通常在单向生成的情况下使用,即根据给定的文本生成连贯的输出。
ChatGPT:ChatGPT则专注于对话和交互式对话。它经过特定的训练,以更好地处理多轮对话和上下文理解。
ChatGPT设计用于提供流畅、连贯和有趣的对话体验,以响应用户的输入并生成合适的回复。


大模型的特点 巨大的规模:大模型包含数十亿个参数,模型大小可以达到数百GB甚至更大。巨大的模型规模使大模型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涌现能力:涌现(英语:emergence)或称创发、突现、呈展、演生,是一种现象,为许多小实体相互作用后产生了大实体,而这个大实体展现了组成它的小实体所不具有的特性。 引申到模型层面,涌现能力指的是当模型的训练数据突破一定规模,模型突然涌现出之前小模型所没有的、意料之外的、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更深层次问题的复杂能力和特性,展现出类似人类的思维和智能。 涌现能力也是大模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更好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大模型通常具有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在各种任务上表现出色,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多任务学习: 大模型通常会一起学习多种不同的NLP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摘要、问答系统等。这可以使模型学习到更广泛和泛化的语言理解能力。 大数据训练: 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来训练,通常在TB以上甚至PB级别的数据集。只有大量的数据才能发挥大模型的参数规模优势。 强大的计算资源: 训练大模型通常需要数百甚至上千个GPU,以及大量的时间,通常在几周到几个月。 迁移学习和预训练:大模型可以通过在大规模数据上进行预训练,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从而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性能。 自监督学习:大模型可以通过自监督学习在大规模未标记数据上进行训练,从而减少对标记数据的依赖,提高模型的效能。 领域知识融合:大模型可以从多个领域的数据中学习知识,并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应用,促进跨领域的创新。 自动化和效率:大模型可以自动化许多复杂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如自动编程、自动翻译、自动摘要等。
大模型的分类 按照输入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三大类: 语言大模型(NLP) 是指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中的一类大模型,通常用于处理文本数据和理解自然语言。 这类大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了训练,以学习自然语言的各种语法、语义和语境规则。 例如:GPT系列(OpenAI)、Bard(Google)、文心一言(百度)。 视觉大模型(CV) 是指在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CV)领域中使用的大模型,通常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 这类模型通过在大规模图像数据上进行训练,可以实现各种视觉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姿态估计、人脸识别等。 例如:VIT系列(Google)、文心UFO、华为盘古CV、INTERN(商汤)。 多模态大模型 是指能够处理多种不同类型数据的大模型,例如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 这类模型结合了NLP和CV的能力,以实现对多模态信息的综合理解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据。 例如:DingoDB多模向量数据库(九章云极DataCanvas)、DALL-E(OpenAI)、悟空画画(华为)、midjourney。 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L0、L1、L2三个层级: 通用大模型L0 是指可以在多个领域和任务上通用的大模型。 它们利用大算力、使用海量的开放数据与具有巨量参数的深度学习算法, 在大规模无标注数据上进行训练,以寻找特征并发现规律,进而形成可“举一反三”的强大泛化能力,可在不进行微调或少量微调的情况下完成多场景任务,相当于AI完成了“通识教育”。 行业大模型L1 是指那些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大模型。它们通常使用行业相关的数据进行预训练或微调,以提高在该领域的性能和准确度,相当于AI成为“行业专家”。 垂直大模型L2 是指那些针对特定任务或场景的大模型。它们通常使用任务相关的数据进行预训练或微调,以提高在该任务上的性能和效果
大模型的泛化与微调 模型的泛化能力 是指一个模型在面对新的、未见过的数据时,能够正确理解和预测这些数据的能力。 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模型的泛化能力是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什么是模型微调 给定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基于模型进行微调(Fine Tune)。 相对于从头开始训练(Training a model from scatch),微调可以省去大量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甚至提高准确率。 常见的模型微调方法: Fine-tuning 最常用的微调方法。通过在预训练模型的最后一层添加一个新的分类层,然后根据新的数据集进行微调。 Feature augmentation 通过向数据中添加一些人工特征来增强模型的性能。这些特征可以是手工设计的,也可以是通过自动特征生成技术生成的。 Transfer learning 使用在一个任务上训练过的模型作为新任务的起点,然后对模型的参数进行微调,以适应新的任务。
大模型应用场景 一、自然语言处理 大型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机器翻译、语言理解、聊天机器人等。特别是在自然语言生成领域,例如通过生成器生成文章、答案、对话,大模型能够创作出高质量、流畅的文本。 二、计算机视觉 大型模型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生成等,例如GAN网络模型可以生成高度逼真的图像。 三、语音识别 大型模型在语音识别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大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音频的发音、语速、节奏和音调,提高语音识别和合成系统的精度和流畅度。 四、推荐系统 大型模型也在推荐系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将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转化为表达式,更准确地为用户推荐适合他们的内容和产品。 五、金融科技 大型模型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预测金融市场走势、交易风险评估等。

上一篇     下一篇
聚宽 沪深300指数 数据读取分析

油车 电车 使用成本

pandas read_csv 和 to_csv 索引问题

国内大模型

python pandas 使用技巧

pandas dataframe merge